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588电话:400-023-4588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任你博税收基本概念_
任你博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行为。
3.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答:(1)税收价格是指税收是个人为支付由政府通过集体筹资所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价格。我们享受政府的公共产品,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作为纳税人支付了税收,公共产品才能得以提供。所以,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或称“税收价格”。
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是把商品交换法则引入公共经济活动的结果。主张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对于强化公民纳税意识任你博,监督税款的使用,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有积极意义的。
答:(1)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概念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规定性,就是征税对象任你博、征收比例等税收要素都是事先通过法律规定了的。
(2)如果说税收的本质是税收概念的内涵,那末,税收的“三性”形式特征便是税收概念的外延。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这是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重要意义所在。看一种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主要不是看它是否具有税的名称,而是看它是否同时具有“三性”特征。凡是同时具有“三性”特征的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就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比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种“国营企业调节税”,它冠以税的名称,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因为它实行“一户一率”,不具备税收的“规定性”特征。又比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前期,我国征收的“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它虽然没有冠以税的名称,但却可以认为它是实际意义上税收。
1.税收,是国家凭借____,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第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的征收。国家手中有两种权力,即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国家征税所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正如马克思说的:“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权力也统治着财产’。这就是说:财产的手中并没有政治权力,甚至政治权力还通过如任意征税、没收、特权、官僚制度加于工商业的干扰等办法来捉弄财产。”
第六,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马克思说过,税收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属于生产环节,也不属于交换和消费环节,而是属于分配环节上的一种方式。然而,分配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即财产权力为依据的分配;二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而税收正是这种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第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总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国家的税收,所以,税收也称为国家税收。以国家为主体,说明: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任你博、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税收是代表着统治阶级利益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使;说明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有征才有纳,无征便无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第三,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规定性的形式特征。“凭借政治权力”不仅说明了征税依据,而且说明了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如果不是无偿,也就无须凭借政治权力的了;“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说明了税收具有法律的规定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宪法和普通法律都对税概念的定义缺位,导致税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界限模糊,比如世纪之交的农村税费改革中把“三提五统”改为征收统一的农业税,便是税与费的随意混淆。
答: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为居民个人和单位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行政管理而收取的工本费和手续费。主要有行政、司法规费和使用费。
中有一种罚没收入即罚款没收收入,罚款虽有某种意义上的“三性”特征,但是,罚款具有明显的惩罚性。税收与罚款相比,税收显然是非惩罚性的,是公民应尽的义务。通常说,依法纳税光荣,就是这个道理。在市场经济下,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就能较好地解释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五、税收分配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在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属于生产资料转移部分的价值,是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显然不能作为税收分配对象。属于劳动力转移部分的价值,是劳动者必要生活条件,当然也不能作为税收分配对象。可供税收分配的只能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
诚然,把税收概念表述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的观点,也认为“理解现代意义上的税收概念,必须从税收的形式特征入手任你博。税收的形式特征有三个: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可见,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的表述与本来的税收概念并不矛盾。因为税收“三性”形式特征正是前述税收概念的外延,税收正是这三个形式特征的统一体,或者说正是这三个形式特征的统一体是区别税与非税的特别显要的征象和标志。
5.超额累进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的超过部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
6.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予征税的一种激励和照顾的优惠措施。
7.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亦称起税点。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征税对象总额是多少,其中免征额都是不征税的,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税收体系,亦称税收系列,简称税系,是指按一定标准设计和归纳不同税种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税收逻辑结构。
但是,如果把“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作为税收的概念,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公共经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的。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人类进入有阶级社会之初就有的。而税收是在国家形成之初就已开始产生。所以,用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作为税收概念,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其次,现代西方经济学还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税收学说,认为税收除了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集经费,还必须公平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这时,如果还只是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就让人费解了。再次,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例如私人慈善机构提供的慈善性公共产品,也难以用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来概括。
4.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叫做()。
可见,认清税、费的区别,对于做好税收工作,对于国际间税收抵免都有着重要意义。随意地将某些税称作费或把费当作税都是不科学的。
值得提及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我国进行的税费改革,并提出费改税。其目的是为了治理当时收费的混乱状态,并不是为了把所有收费都改为收税,同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府收费改为收税。因为按照公共产品理论,税收是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中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部分筹资的手段;政府收费则是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中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部分筹资的手段。二者是不可替代的。当然,我国现实中少数具有税收形式特征的收费项目是可以改为税的,如教育费附加可以考虑改为教育税。
税收的无偿性,就是无直接返还性。纳税人依法纳税,税款一经入库即转变为国家所有,纳入政府统一预算,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再次税收一般是不重征的即在国内对同一课税标的一次征税以后不再征同一种税在国际间课征的所得税财产税允许申请税收抵免而费则与此不同在国内因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等对同一标的一次收费后则可能收二次乃至多次
宪法意义上的税概念可以从三个层次加以阐释:1.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的无对价金钱给付;2.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3.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即如果税收收入不能用于合乎宪法目的的用途,税的正当性还存在疑问。在现代法治精神下,公民依法承担纳税义务是以享受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可见,法学上的税收概念,强调纳税人的权利和税法遵从宪法等,有其独特的意义。
(2)宪法上的税概念是指,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者(公民),以自己的给付是用于宪法规定的其享有各项权利为前提,并在此范围内,依照遵从宪法制定的税法为依据,承担的物质性给付义务。”从根本上说,宪法税概念是沟通宪法与税法的桥梁,宪法通过对税概念的解释贯彻自己的精神和理念,税法通过与宪法税概念的衔接,保证自己在法律效力方面不至于违反宪法。
5.对于一个税种来说,按一种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被确定的纳税环节的多少,课征制度可以分为()。
在财政实践中,亦有某些税、费混用的状况。这当然是各有具体原因,说明税、费之间有着某种意义的联系。但是,这同时也说明没有从根本上弄清税、费各自不同的涵义。其实,税与费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税是无偿征收;而费是交换的代价,一方提供某种服务或某种使用权,另一方为此而支付报偿即付费,说明费是有偿的。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任你博。其次,税是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强征,而费则不是这种强征,虽然某些付费具有非随意性,但毕竟是属于一种交换行为,而且这种非随意性是不同于税收的强制性的。再次,税收一般是不重征的,即在国内对同一课税标的一次征税以后,不再征同一种税,在国际间课征的所得税、财产税允许申请税收抵免;而费则与此不同,在国内因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等,对同一标的一次收费后则可能收二次乃至多次。比如在甲地对某标的物收费后,该标的物移至乙地则又可能被收费。这就不同于税收,一次征某种税后在其他地区同样得到承认,在国际间任何名义的付费是不允许申请抵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