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588电话:400-023-4588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专家观点】税收视阈看经济:高质量背景下邵阳发展任你博潜力及路径探析
任你博等都市圈及城市群联动发展战略影响下,加之湖南“强省会”战略对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的持续虹吸,邵阳作为四线中等城市,省内定位日益弱化,发展明显滞后。为加快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任你博,本文综合运用2019-2022年税收经济数据,从城区、县域及重点企业维度比较湖南省及省内其他市州深入探析邵阳发展现状和短板问题,针对性提出
(一)发展现状:截至2022年,邵阳市中心城区总面积434平方公里,排名全省第12,占全市总面积比重排名全省倒数第一;常住人口80.28万人,排名全省第10,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排名全省倒数第一;实现GDP总量485.29亿元,排名全省第11,占全市GDP比重排名全省倒数第一;涉税市场主体存续户数31783户,排名全省第12,占全市涉税市场主体户数比重排名全省倒数第一;入库税收59.7亿元,排名全省第11,占全市税收总量比重排名全省第12;邵阳经开区亩均税收12.28万元,低于全省“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园区亩均税收标准4.51万元。
(二)短板问题:汽车制造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2021年,汽车制造开票金额突破百亿,排名全省第3,但缺乏整车制造企业,且本市配套率不高。建筑业相对稳定,房地产持续下行。建筑业四年开票金额排名全省第9,房地产排名全省第11,且商品房价格持续低位下跌。高新产业体量小增速高。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四年开票金额排名全省第10,年均增速排名全省第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排名全省第13,年均增速排名全省第1;医药制造排名全省第8,年均增速排名全省第2。发制品、酒类、特种玻璃优势明显,农副产品加工潜能有待释放。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四年开票金额是全省其他市州中心城区总和的5.7倍;酒类、饮料和精制茶制造排名全省第3;特种玻璃是湖南重点产业项目之一,总产值近200亿元;竹木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分别排名全省第7和第8。服务产业不振,消费疲软。批零业四年开票金额排名全省第11;金融业排名全省第7;商务和租赁服务业排名全省第13;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任你博、文化娱乐合计排名全省第13。
(三)对策建议:一是强主导。构建规模百亿的专用车生产基地;促成零配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同步配套研发产品;积极融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产业布局赛道。二是优结构。以机械设备、食品医药等为重点,提升高端制造;扩大毛发、制鞋等出口产业规模;提升邵酒等知名度,打造自主特色品牌。三是聚人才。落实落细《宝庆人才行动计划》等奖补政策;推广市外人才“候鸟式”兼职服务;积极衔接科研院所、名校名企合建创新、转化平台。四是稳楼市。引导房企及时调整策略,盘活库存商品房;定期举办“房交会”,鼓励购房投资和消费;组织银行成立专项基金,对优质楼盘进行清盘投资,以点带面提升房价。五是促消费。有序推进造景工程,加快城旅融合;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等餐饮,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有序发展“夜市经济”,改造提升步行街、购物中心。
(一)发展现状:一是经济税收稳中有进。2019-2022年,邵阳市县域GDP年均增速6.15%,税收年均增幅11.85%,新增市场主体突破3万户。2022年县域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7.25%,排名全省第2。二是产业结构持续改善。2019-2021年,邵阳市县域先进制造业户数、税收分别增长92.42%和66.74%,排名全省第1和第3。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幅24.5%,研发经费投入增幅32.64%。三是特色农业基础良好。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年经营额突破100亿元,财税收入6000万元;武冈卤制品年产值达25亿元;邵阳县油茶林面积75万亩,年产值逾20亿元;洞口雪峰蜜桔种植面积21万亩,产值过10亿元;隆回金银花、新宁脐橙和城步奶业均为产值过亿的特色产业。
(二)短板问题:一是税收总量偏少任你博。2022年,邵阳市县域平均税收收入相当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26%,在全省86个县域中,排名靠前的仅邵东,其他均居中靠后。二是农特产税收产出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创利税不足。2020年,邵东廉桥药材税负0.67%,邵阳县茶油税负0.39%,武冈卤菜税负0.23%。2019-2021年,邵阳市西部三县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41%,比韶山市低23%,不足凤凰县的1/5。三是先进制造及现代服务业滞后。2022年,邵阳市县域中低端制造业税收占制造业的九成,先进制造业户均税收不足全省县域平均的1/5,排名全省第11;批零、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占县域第三产业税收的2/3,现代服务业占比不足15%。四是县域发展不均衡。2022年,邵阳市西部三县GDP和税收均不足东部三县的1/3,其中武冈GDP、税收分别仅邵东的27.8%和32.2%。
(三)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农业稳县,夯实发展基础。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推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改造;聚焦精深加工,打造优质农业品牌;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多层次合作,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强化产业兴县,提升发展质量。将中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特色轻工等打造成优势产业集群;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大“三类500强”企业招商和培育力度。三是突出创新强县,激活发展潜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激发小巨人企业创新活力;推行“企业家+科学家”模式,强化技术咨询服务;推动特色产品“上云”,发展网红直播、数字乡村等产业。四是推动协同兴县,拓宽发展空间。发挥邵东外贸出口、轻工制造优势,力争迈入千亿GDP“强县域”行列,将武冈建成湘西南区域增长极;打造“一县一特”,实现产业耦合任你博、区域融合、整体提升。
(一)发展现状:一是支撑作用和带动效能始终稳健。2019-2022年,邵阳市重点企业户数增长7.7%,税收增长3.35%,税收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03%,占全市税收总量的比重从71.43%增至72.86%。二是位于省内中下游任你博、湘西地区前列。2022年,邵阳市重点企业户数占全省的5%,税收占比3%,户数与税收分别排名全省第9、第11;在大湘西地区中,邵阳市分别排名第1、第2。三是高新发展增长较为强劲。四年间医药制造税收增幅28%,汽车制造增幅11.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增幅6.3%,专业技术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从无到有,商务服务增长6.73倍。
(二)短板问题:一是规模较小,龙头支撑偏弱。2022年,邵阳市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占重点企业户数的24.17%,低于全省平均5.27个百分点,其中,纳税1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户数、税收分别排名全省第10和第11;纳税1亿元以上户数、税收分别排名全省第12和第11。二是传统行业为主,房地产减收明显。2022年,邵阳市制造、建筑、批零、房地产、金融五大行业占重点企业户数的79.8%,税收占比68.9%。其中,房地产业由于留抵退税因素减收8.96亿元,降幅1/3。三是呈三级梯队分布,区域发展不均衡。第一梯队集中了全市45.8%的重点企业、60.46%的税收;第二梯队重点企业户数占比42.6%,税收占比32.28%;第三梯队重点企业数仅占11.6%,税收仅占7.27%。
(三)对策建议:一是优化布局,推动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依托龙头带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二是提质增效,加快。以RCEP加快发展为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着力推动现代服务行业,提升金融业发展质量;持续加强园区建设,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重点企业。三是强化调控,助力稳健发展。加强金融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贯彻落实减税费优服务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研发创新、引进新兴技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等产业升级行为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