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3-4588
banner
最新公告:NOTICE
  •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审计验证

贾康:持续努力优化任你博税收软环境

发布时间:2023-08-09 10:32:48 点击量:

  任你博日前,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信息显示,税务部门实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10年来,共推出620项惠企便民举措,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税收是国家政权为履行自身职能筹集收入的最主要制度工具。现代社会中,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与税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和社会成员的纳税人身份也早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标配”。随之而来的,是税收的征收与缴纳双方形成的复杂关系该如何优化处理,这是实现现代化治理必然涉及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税收这项制度安排及其运作管理的重视程度迅速提高,此前过度简化的税制逐渐演变为多种税任你博、多环节、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与之相呼应,税收征管强化与纳税人办税优化,也自然而然成为政府、企业、纳税人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政府职能转变和“善治”取向,在中央和各级地方被表述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成为“放管服”改革实施的一个重要维度。其中,税收征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从创新提出到实践推行,成为税收领域配合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务部门推出了多项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便利的制度改革措施。目前,非接触式事项范围已拓展至233项,覆盖了全部主要办税缴费事项,企业社保缴费已全面实现网上办,个人社保缴费基本实现“掌上办”。2023年,国家税务总局以“办好惠民事·服务现代化”为年度主题,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继续推出多项便民办税缴费措施,在今年年初推出第一批后又陆续推进多个批次。在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的同时,全国统一的9大类4层级4219个税费知识标签体系建立起来,纳税人需求得到精准匹配,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税收服务进一步优化。统计数据显示,1890万户以上大中型和“专精特新”等企业收到减税降费红利账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税费智能办理取得积极进展。围绕优惠政策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跨省异地缴税等企业纳税人得实惠的重点事项,税务机关着力便捷办税和优化执法监管。比如,今年已办理非居民跨境办税的异地电子缴税5566笔,共计70.5亿元。此外,还将对13项涉税费资料实行容缺办理(即从原来相关文档缺一不可转变为可先行办理),并再对6项税务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以减少资料报送。

  国家税务部门为使纳税人、缴费人更省心、更便捷地办税缴费,明确给出了推动税费服务实现“四个转变”的工作方针。一是从以线下服务为主向线上线下服务并重转变,比如纳税、缴费实现网上办与“掌上办”等;二是从以受理咨询式服务为主向按需主动提供服务转变,比如依托电子税务局,自动推送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提示,以及征期、系统操作、热点难点等办税相关信息等;三是从以共性服务为主向共性个性服务并重转变,比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又如利用税务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上下游企业供需,进而促进企业间购销;四是从注重程序性服务向更加注重权益性服务转变,比如建立税务规范文件的权益性审核制度,又如完善纳税信用修复机制等。我国各地税务机关正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这些工作方针,使便民办税、缴费措施更加细致、丰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要求,与此战略性任务相配套的是建设与完善统一大市场、打造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意味着,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必须持续努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持续10年并仍在推进,这是在以制度创新为龙头的系统工程中,把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有机结合以完善现代化治理的务实举措,其中颇多亮点值得点赞。今后,还应当在此道路上持续优化相关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任你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交流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任你博、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任你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2021年与刘薇合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书又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贾康学术平台版权属贾康先生,转载请注明“贾康学术平台”,感谢关注与支持!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任你博,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